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刷到了一张令人心碎的照片。 一部老款苹果手机,一个红色的包、一双穿得泛旧的黑色皮鞋。 这不是谁丢了东西,而是深圳大学一名食堂阿姨的遗物。 她将这些自认为珍贵的东西留下来,然后一跃而下,坠下高楼。 而她坠楼的地方就是学生常去拍照打卡的地点。 大学很漂亮,却不是阿姨的风景。 我想知道她更多的信息,可是查了很多资料,还是很模糊,连名字都不知道。 深圳大学官微也只给了一份很官方的通报: 她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有民间传统说,自杀前脱鞋,就是想说是自己走的,不麻烦别人) 此事发生后,深圳大学解封了。 说这句,不是说悲剧推动了解封,所谓“用生命换解封”是真谣言。 不过扫了一眼评论区,解封遇上坠楼,这两个关键节点,确实让校里校外的人都五味杂陈。 他们都在讨论,疫情之下,以死者为代表的保洁人员的待遇和心理问题。 因为据很多同学反映,疫情封控期间,因为资源紧张,几人的工作量都归到了一个人身上。 这些后勤阿叔阿姨们负责各个教学楼的清洁卫生工作以及饭堂的厨房工作。 但连轴转的辛勤工作换来的不是回报,而是稍有不慎就克扣工资。 有学生提供线索说,物业公司会克扣后勤阿姨的工资。 如果真是这样,这点微薄的薪资真的太难了。 而疫情封控中的校园管理制度又极为严格,后勤人员平时还可以出校回家。 但眼下只能在教室里睡觉,在厕所里洗澡晾衣服。 连最基本的生活环境和休息都得不到保障。 把自己的枕头被子藏在学生公共厕所的工作间,趁着学生们晚上离开自习室之后,再抱着枕头去自习室打地铺休息。每天早上5-6点就得起床去搞清洁或者学生饭堂工作。 最后来自各方的压力成为压垮全部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晚解封了,一秒的开心过后感觉到了无尽的讽刺。为什么总是要出了事才肯做出那么一点点的改变?明明广州防控就做得很好,并且中航物业,你克扣阿姨们本就微薄的工资,甚至要她们倒贴钱上班。我真不明白,怎么会这样!?” 还有一名同学在微博上说: “不包食宿,不让回家,教室打地铺,厕所洗澡晾衣服,吃饭比学生贵30%,食堂又难吃我那个价我都嫌贵了。最近好像还不让垃圾分类的叔叔阿姨捡纸皮卖了。所谓的垃圾分类就是给你中航物业省钱的是吧?人家原本一层垃圾一些人负责,现在负责四栋楼的垃圾。我真的难受又无力。还不知道结果是怎么样了… 确实又难受又无力,社会新闻看得越多,人越矛盾痛苦。 很久之前,听到这种欠薪、自杀的消息会难过很久,但现在说不清是信息太快,还是悲剧太多,逐渐有些来不及难受了。 倒是忍不住怀念起了新东方和俞洪敏。 新东方转型的前夜,对所有校区里预交过学费的学生家长,无条件进行退款,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结清了所有员工的工资。 但我知道,这不是俞洪敏一个人的事。 深圳大学跳楼的食堂阿姨也不是一个人,她代表着一类人。 他们的身体没有倒在疫情里,但心却没有走出疫情的阴霾。 这类人通常处于社会低端,也不能说低端,干着比较辛苦的活吧。 然后拿着微薄的工资,生活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得不到有效保障。 而且某种程度上,这些人本身也被要求去肩负社会信心的重塑。 就像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广告,外卖小哥跑起来了,城市就跑起来了。 工人复工了,经济就向好了。 但是每个人都是需要关心的,我们需要被了解被鼓励被理解,这些人也需要被照顾。 类似的工作岗位,同样的城市,同样的身份和性别。 那些在食堂里打饭、在工厂上班、写字楼里打扫卫生收拾垃圾的阿姨们。 她们留给城市的印象永远是忙碌的身影。 疫情之下,为了遵守规则和防疫制度,还要默默忍受。 可她们也有和学生们年龄相当的孩子,也是期盼着,孩子们好好读书,家庭幸福,温饱有保证。 工作固然重要,政策固然要遵守,可他们要保障别人的生活,谁来关心他们的生活呢? 就像网上传出的一段下跪视频: 这是上海一位保洁员,她连着7个月没有领到工资,只能跪在女领导身边苦苦哀求。 不过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这位领导双手插在兜里,没有回应。 还有国美电器前段时间回应:困难时期,员工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计得失跟公司共进退。 但她也说,未来不确定会发工资。 付出了劳动,结果不仅没有赚到钱,还得“花钱上班”。 谁能承受这样的压力和待遇? 如此生活条件,谁又能不产生情绪呢? 可能大家都很难,但最起码心理出现问题,情绪有落差,应该及时给予安抚吧。 我又想起了那个因为网暴去世的网课老师。 整件事从10份就开始了,但是老师从来没有跟家人说过。 到了10月28日,“爆破手们”的力度更大了。 开始用语音、共享屏幕、干扰课件等手段扰乱课堂秩序。 在其中一段录屏中,老师正在讲课,突然出现了一段音乐,有人在上面打字:“你瞅啥?我是梦泪。感谢发来的会议号。” 刘老师说:“这个是谁(弄的),页面蹦出来了,一直有声音。” 音乐和文字大概持续一分钟,刘老师选择继续讲课。 刚开始老师想要劝说对方不要捣乱,但她的劝说反而刺激了对方。 对方变本加厉,逼得这位老师只能退出直播间。 网暴的凶手目前应该还是在调查中。 但是这件事能引发这么大的反应,除了凶手们突破人类底线之外,更多的还是一种诧异和后悔。 一个每天教育学生心理要强大的老师,原来也很脆弱。 一个知道很多知识的老师,原来也不是超人,只是在如刀的命运面前倔强的撑着。 还有那种对病毒的恐慌、对生计的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一两件事或许能扛得住,可所有的事全加起来,普通人难以承受。 想起一句话说,“这次疫情受委屈最大的,其实是没什么声音的人”。 没有声音,是把心事装在了心里。 这可能也是疫情最大的次生灾害。 所以比起身体健康,真的要重视心理健康。 特别是有数据统计,因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新增5320万抑郁障碍患者和7620万焦虑障碍患者。 我们除了应该学会怎么应对病毒,也应该重新学习如何和普通人共处。 其实也不难,改善生活环境,工作时提供休息的凳子,多给一些休息的时间。 就一点点的人文关怀,结果都大不一样。 误解不影响理解,理解不冲突规矩。 越是艰难,越要相互扶持。 悲剧已经发生,希望未来,这类悲剧不会再次上演,不会再被动反思。 苦尽甘来是不会自己发生的。 每一次热泪盈眶过后的作为,才是我们铭记苦难的意义。 就像《幸存者回忆录》里说的: 在那个新的世界里,逃生幸存的人们,最终的救赎,是爱、责任和希望,是善、坦诚和成长。 否则,对不起那场含泪带血的浩劫,也辜负了猝然离开的人们。 而且随着防疫20条新规的出炉,可以说我们这次真的是进入了后疫情时代。 三年里有些人留在了记忆了,有些人正挣扎着走出来。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疗伤,让人感受到爱和被爱,让困境中的人看到希望,让奋力的人得到回响。 如此才能一同抵御疫情过后带来的焦虑和生存危机。 长的是人生,短的是磨难。 疫情三年,我会不时的失望,但正因每个人心底的善意,我从未失去希望。 也愿这个世界能给这些心存善意,负重前行的人以温柔。 还请你,请每个平凡又普通的人努力好好活着,活着才会有更丰盛的未来。 -完- 图片及资料来源: 《深圳大学回应》,极目新闻,2022.11.12 《深圳大学回应员工坠亡:死者为餐厅员工,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调查》,杭州网,2022.11.12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