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楼的窗外远处一道光进来 1 专业陪护视角下的同济疫后最新变化 武汉同济医院这波疫情发生至今,我的心情和您一样,是复杂的。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万千同济治病的其中一员,好端端的正常检查做了一半却被搁浅了…… 10月13日开始,医院封控,无奈,父亲和我这样的同济正常治病的病友陪护被迫就地隔离,看到了很多实际变化。 ▲来自一名专业陪护视角的同济医院变化之一:全面核酸 1反复核酸:武汉同济医院疫情发生后,工作重点是每天连续核酸排查。13号混采,14号开始单采,一天两次,所有病友陪护都在病区里静默待着,配合当前防疫工作大局。 2就地隔离:以医生、护士长为首的医护团队与我们病友陪护24小时同在病区,共同抗疫。包括保安大叔、保洁阿姨等都与我们一样就地隔离,吃住工作都在病区,患难与共见真情。 3流调排查:凡是在10月13日前后来过同济医院的,最近都收到了省防指和武汉市防指流调电话排查,包括还有外地的社区或村委会“关心”电话。 4生活保障:早中晚餐都没有以前准时了,最近两天迟到了一两个小时,送餐员进不来病区,只能送到电梯口,再由里面的保洁阿姨代劳拿到病区分发;生活物资每隔一两天报送一次需求统一给到护士站,由护士站统一采购后分发。 5情绪不安:个别病友、陪护心里开始出现焦虑,吐槽这吐槽那,有点不太积极应对危局,需要做好沟通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出现焦虑蝴蝶效应引发骚乱。 6前置服务:危局发生后,以留守病区的郭护士长团队主动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广泛听取病友陪护的建设性意见展开自救,分类管理、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前置服务,创立“病房长模式”,迅速拉起援军队伍,负责协助医护团队有序有效开展服务工作,稳住了当前局面。 7“大白”上线:13日开始护士即戴上了防护口罩,14日即穿上了防护服+面屏,统一着装的抗疫大白天使再次被迫“上线营业”。半天下来,汗流浃背,很不舒服。大白轮番上班,白班完了中班上,中班完了晚班上,轮番服务,她们也有人,也需要休整,但为了防疫,与我们同舟共济了。 8恢复正常:疫情每天都在变化中发展,具体能否恢复正常,什么时候恢复正常,要看大家的同心协力程度,日常工作配合程度,谁不想早日恢复正常呢。 建议措施: 1发动病友,依靠病友:根据实际,遴选出每个病房的房长,病房里的病友内部推举也行,护士长任命也可,负责协助护士长团队开展日常工作,服务病友。 2成立自救组织工作队:协助护士长团队开展服务工作,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病友,疫情阻击战,大家角色要转为战友序列。明确现阶段核心重点事务有哪些,开始分发任务给每个病房的房长,确保有序进行防疫和治疗并举。 3生活物资置顶保障:其实老百姓是水,需要柔性管理,只要吃饭喝水生活物品能及时送到,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怨言,如果连吃饭都不能按时吃到,一次两次可以理解,如果三次甚至总是这样要迟到吃饭,难免群众要吐槽了。 4重视沟通+前置服务并举:有效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确保沟通渠道畅通,满足病友陪护的合理需求,不断加强医护与陪护的良性互动,前置或置顶服务,急病友之所急,想陪护之所想,确保各项工作稳中有序,稳中有进。 综上所述,需要注意: 1加强组织领导:护士长是总指挥,统筹病区日常工作大局,一切行动要听护士长指挥。护士长抓核心重心工作,护士和房长协助之。 2扩充服务团队:护士不够,专陪来凑,组成护士长团队的援军开展服务工作,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塑造典范自救一流二病区模式。 3关注最新情况:密切关注病友心理活动变化和省市疫情防控最新政策。一定要有人走在病友的思想前面,前置服务,做足工作,做好细节。 希望我们同心合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斗。愿疫情早日散去,治疗早日继续,我们大家早日康复出院回家。 向留守疫区+病区的郭护士长医护团队致敬!辛苦了。 ▲郭护士长夜晚加班深入病友关心需求前置服务 2 同济人在行动:疫情大考检智慧置顶服务赢人心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很多事情,只有亲历者才最有发言权。疫情面前,我们大家都是受害者,谁都不愿看到疫情影响我们正常生活、治疗。但事情发生了,当务之急应该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其他的都先放后。 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性的百态。你是奉献型的还是自私型的;你是主动作为的还是消极应对的;你是勇于担当的还是推卸责任的,疫情这面镜子都可以照出来。因为人在做,天在看,老百姓不可能没有感觉。疫情大考面前,人人都是答卷者,出题人是变化前进中的新时代,考不考得及格或者考得怎么样就看各人的心性觉醒与走心程度了。 毛主席说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成了三大工作法宝之一。 这次留守病区的同济医护团队,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治疗与抗疫并举,值得肯定。 要知道,医院的3号楼可谓是aizheng集中营,应洞悉病友陪护的内心世界。病友的情绪千变万化,陪护的心理焦虑万分,家里都已遭受了癌症之折磨,耗尽了钱财不说,还心如刀绞地在坚挺治疗,为的是啥?多数人都是工薪阶层,危重患者居多,需慎重考虑,统筹合理安排、妥善解决。 对于病友和陪护来说,事已至此,要有大局观,先配合医院防疫大局。入院随俗,随遇而安,人尽其才,心尽其力,这也是检验我们群众的智慧和能力了。 对于有心的人来说,应该理性客观看待这一次疫情及其造成的影响,不能人云亦云,应该凭事实说话,多做有益于解决当下问题的事情,形成强大合力,共克时艰。 对于我来说,思想上未雨绸缪,走在病友的前面,跟上医院的防疫节奏,贡献自己的才智,助力病友陪护早日接续治疗。同时,把这段时间的历练提升综合能力作为一次契机,向优秀的身边人学习,向坚守阵地的医护靠拢! ▲白衣天使摇身一变“抗疫大白”置顶服务病友 3 专业陪护在行动:记录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有人说,记者、医护、律师、消防员、IT从业者是五大高危职业。熬夜、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这些都是新时代高危行业的“标签”。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白衣天使”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白天夜班连轴转、病房内外穿梭服务、忙上忙下忘吃饭……特殊的职业使命,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们精神紧张,时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关键是,累死你的不是工作,往往都是工作中遇到的人,有的人不能换位思考、不能将心比心、不能理解包容,导致你身心俱疲,有心无力。 此时此刻的我,是一名专业陪护,之前是武汉的媒体人,现在是武汉的创业人,准确地说,就是一名创业民工。因父亲旧疾复发又得化疗走起,无奈又干起了陪护角色。只不过,这医路确实太令人心酸,见证了很多故事。 像医护、记者等群体,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职业,鲜有人会去关注、去关心、去温暖,他们节奏很快,压力很大,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扎在了这些看似平凡但又伟大的日常工作中。 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不知不觉地成了我等自媒体人创作的主旋律,医路陪伴父亲同济就医,从小白陪护,到略知一二的陪护,再到专业陪护……我医路生产了很多原创干货文章(发于向阳学子公众号),不仅得到了众多病友陪护、医护粉丝的点赞和肯定,还收获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丰盈,正确认知了父亲这一疾病的持久性。 ▲总有一束光透过窗户照进病房 4 疫情下付出感情的人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这里要提一个肿瘤科的优秀护士肖老师。15号晚上,我和上夜班的她聊了一会儿。她说,“理解我们工作的还是比较多的,但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也有,我一般也会怼回去”。其实人都是有脾气的。跟别人争执之后,整个人都很烦,不开心。但是很多事情干久了就干出经验了。医院这种地方,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素养参差不齐。 肖老师说,其实,像你们对我们很好、特别用心的,你们平时有什么需要我们配合的,我们一般也会将心比心地跟你们说,或满足你们的需求。你觉得我好,我也会对你好。 像肖老师等留守病区的护士,除了工作量陡增外,还要每天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面屏,连呼吸都困难,很不舒服。换洗衣物什么的都没有,只能自行克服困难。 据肖老师回忆,“2019年我就在同济8楼头颈部肿瘤科实习,实习完后我还是最喜欢肿瘤科,分科时念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当时还挺开心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随即反问道。肖老师答复说,这跟医院当时给我们下达了一项任务有关。当时医院让我们实习护士去做健康宣教,可能和你现在做的事情有点类似。那个时候刚来上班,根本就不懂得怎么去完成这项任务。经过接触、尝试、努力,我发现肿瘤科的病人、陪护、护工还是很好沟通的,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反复住院,亲历了这些事情,熟悉了很多流程,他甚至了解得比我了解的都多。随后,我总结道,那也肯定是因为您内心是一个善良的人,对自己热爱的人和事付出了真感情,才会如此收获成长了。 ▲病房窗外的空气总是那么清新一只飞鸟掠过 同心合力共同防疫 人性最美的光在于,你内心是什么样的,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人活着的价值意义在于,把自己燃烧,温暖他人,点亮世界。肿瘤科在我看来,真的不同于一般的科室。这里确实是一个有温度、有情义的地方,汇聚了五湖四海的期待,见证了天南地北的真情。 疫情当前,作为个体的我们只需做到:给国家一点信心,不添乱;给同济一点耐心,不抱怨;给自己一点决心,不消极。三方甚至多方同心合力,汇成最强大的执行力与智慧力量,发扬伟大抗疫精神,与百年同济一起践行同舟共济精神,相信国家!相信同济!相信我们! 愿山河无恙、疫情尽散,愿我们携起手来,与同济人、与千万个有责任感的你我他,共同构筑最坚强的抗疫防线,助力国民早日脱离苦海,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于武汉同济 2022.10.18 欢迎转发扩散,与您共勉。转载请注明出去。 防伪标签厂家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