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加速 https://www.duotuyun.com 很多事,经常不能用常理推断。 比如说现在我们遇到的主要矛盾就是: 层出不穷、屡破底线的政策做多和日益增加的出手看空之间的对立。 政策:放水了,吃药了。 大家:让我歇会,折腾不动了。 政策:不,你还有劲儿。 1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目前的困境: 冰火交加。 货币供给过剩与消费需求收缩,冰火交加。 金融体系空转与实体运转困局,冰火交加。 高杠杆利息黑洞与居民收入预期,冰火交加。 国企和民企的融资差异,冰火交加。 有几个数据是非常明显的。 宽松货币刺激还能用,但效果明显不行了。 2022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 这个数据应该怎么看? 横向、纵向对比一下。 2021年9月社融2.9万亿,10月1.59万亿。 2022年9月社融3.53万亿,10月9079亿。 单看10月数据,完全没有感觉,但是把这两年的社融数据拉在一块,问题就出现了。 1、一般银行体系都喜欢季末冲一下KPI,9月属于第三季度,数据很猛很正常,10月数据垮一点,11月、12月拉回来。 2、不正常的是去年太猛了,今年太垮了,9月直接干到了3.53万亿,要是按照去年的跌幅,10月怎么说也得1万亿-1.5万亿。 数据一出来,大家都傻眼了。 9079亿。 比去年同期少了足足7000亿。都很尴尬。 这下子疫情多发、房地产腰斩、出口疲软这些完美的甩锅神器都不管用了,这就充分反映了一个比较真实的现象: 我坦白,我看空。 2 货币供给过剩和消费需求收缩,冰火交加。 国家货币供应233万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最关键的是,增速也非常快,高达11.8%,远超GDP的3%增速。 也就是说,从数据上,水很多,很宽松。 但是实际上完全不是那回事。 10月,居民新增贷款减少180亿元,是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大幅少增4827亿元。 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同比少增938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332亿元,同比少增3889亿元,是居民贷款少增的主要拖累。 口罩。出不去。 房子。没钱或不想。 普通消费也没了。 最明显就是,大家都不愿意消费了,不愿意投资了,不愿意加杠杆,甚至都在疯狂去杠杆了。 尤其是居民的中长期贷款几乎腰斩。 这就比较可怕了。 也就是说,虽然水非常大,但是要么没有流到下边,要么普通人根本没有参与消费的意愿,表面上看猪肉价格涨了很多,但是实际上CPI的价格还在环比下降。 3 金融体系空转与实体运转困局,冰火交加。 如果看结构的话,很多钱其实流向了实体经济。 对,你没有看错。 跟大家情绪上觉得钱到不了实体不一样,实际上很多钱在账面上到了实体,至少在数据上是这么体现的。 这一点很重要。 企业还愿意。 居民不愿意。 好的一方面是,前几个月的社融数据中,钱确实很少流在了实体经济,但是这种情况在10月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同比少增3321亿,只占总减少额的不到一半,已经不错了。这是数据上显示的还不错。 但是坏的一方面却是,虽然账面上很多钱却是流入了实体经济,但是如果把实际上很多大基建中承接政府订单的企业借贷去掉,实际上真正的民企拿到的钱少之又少,也就是说,除了大基建以外是,实际上的企业借贷很少很少。 所以,数据上的好看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情况。 账面上很多钱确实流向了实体经济。 很多钱只是流向了大基建。 涉及民生的企业信贷则很少很少。 这也就是开头讲到的,钱很多,也流向了很多实体,但大量的、真正需要钱的、涉及民生的民企,还是拿不到钱。 也就意味着,还是没钱。 你可以出去看看,你家附近的小超市,按摩,修脚,汽修,饭店,美容,烟酒,问问他们到底能不能拿到钱。 一问便知。 4 国企和民企的融资差异,冰火交加。 前几天,我看好多公众号都在疯狂吹捧金融20条和金融16条有多牛多牛,能释放多大的金融水,能对国企和民企能够实现一视同仁。 屁。 这帮专家搁那意淫那么多,他们就是不知道向我们公布一下这几年的国企和民企的融资数据,让我们看到最真实的数据。 来来来,我让大家看一下。 1、2022年1-10月,房地产发行信用债发行只数538,金额4769亿。 2、国企今年发债合计488只,金额4213亿,占全部房地产信用债的88.34%。 3、民营企业发债金额8只,额度合计192亿。 4、2016-2019年,房地产信用债合计发行22978亿,其中国企发债10852亿,民企发债7097亿。 5、2020-2021整个房地产信用债中,国企发行8508亿,民企仅2908亿,差距迅速扩大。 6、2022全年,国企发行4213亿,民企发行192亿元。 克而瑞30城监控数据,10月房地产成交面积环比再降14%、同比下降28%、1—10月累计同比跌幅40%。 政策底几乎到了,但是市场还是不认账。 5 高杠杆利息黑洞与居民收入预期,冰火交加。 比如,美国疯狂加息。 大家应该都知道了,2022年以来,美国已经连续加了至少4次,加了0.75,利率直接飙升到将近4,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平均利率也就是0以上,甚至欧洲都是负利率。 于是,美国加息,人民币快速贬值。 看这张图: 过去5年都是一高一低,落差很大,3个月一个周期,3个月一个来回,一年大概4次。 2022年7月,7561亿。 2022年8月,2.43万亿。 2022年9月,3.53万亿。 2022年10月,9079亿。 3个月一个来回。 所以,数据永远是用来参考的,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情况。 要不然,每3个月看一遍都是断崖式的下跌,你觉得不行了,但是实际上这种感觉每一季度都会来一次,习惯了就好。 最关键的是,大家的收入预期在下降。 大量的实体经济关门,挣不了钱。 旅游业,全都歇菜了。 航空,歇菜了。 你家门口的饭店、超市、烟酒,收入减少。 你在家看娃,没法上班,没工资。 幼儿园关门,老师工资减少。 除了做核酸的挣钱,其他各行各业都不挣钱。 前两天河南地产一哥爆出新闻,据传一下子要裁员7000多人,员工说是真的,但是公司没有回复,反正难是肯定的,不管是7000多人还是700多人,这都是一个庞大的数据,背后都是几千几百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一旦被裁,没了工作,收入锐减,怎么办? 6 1、信心永远比黄金重要。做多永远比看多重要,用脚投票才是最真实的。很明显,居民和很多企业真的没劲了。 2、药越来越多,药效却越来越弱。看似市场上的钱非常多,上百万亿,但是筛子一节流,要么流不到,要么即使流到了也是杯水车薪,头部吃肉,底部很多时候连汤都喝不到。 3、很多人讲扩税基的压力很大。确实,比如现在要不要出房产税?我感觉是,楼市压力这么大,购房者这么恐慌,就不要风声鹤唳了,狼来了太多了,听多了就成真了,大家更不买了。 4、更多的政策,更多的利好,一定要形成正循环,保护企业和大家的资产,这样才能细水长流,让经济健康一点。 5、2023年,楼市要稳定,股市要稳定,口罩要稳定,政策要放松一点,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一点,希望能倒逼大家能多消费、多投资。 6、期待2023年是一个增速稳年。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