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壁纸 前言 毛主席夸赞别的同志,一般都不会吝啬词语,但是对于陈毅元帅,他的评价却最为简单:“陈毅是个好同志。”陈毅元帅既是开国元勋,又是一名伟大的外交家和文学家,为人随和而亲近,尽管陈毅元帅从未担任过总司令,却还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陈老总”。然而,晚年的陈毅元帅却饱受癌症的折磨,在和疾病与大环境的斗争之中,他经常展现出坚强乐观的一面,着实令人无比动容。而在陈毅元帅去世之后,在中南海“游泳池”的毛主席临时改变了主意,亲自前往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 图: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 陈毅元帅生前的一个心愿:想要一只气体打火机 1971年“五一”劳动节,陈毅元帅的结肠癌已经开始向肺部、肝脏扩散,但他还是勉强支撑着自己的病体,前往天安门广场去见毛主席。在城楼的休息室之中,毛主席正在接见各国外宾,此时的周恩来忽然看到了陈毅元帅的到来,于是激动地对毛主席说:“主席,您快看,陈毅同志今天来了!” 身着戎装的陈毅笑容满面地走到了毛主席的面前,向毛主席行了一个军礼。“主席您好!” 毛主席看到陈毅元帅的到来,顿时兴奋地站起身来,握住了他的另一只手,随后问起了他最近的身体情况。此时在场的外宾们都看清楚了,这位正是2年都没有公开露面的陈毅元帅!和陈毅感情深厚的西哈努克亲王(柬埔寨前国王)伸出双手紧紧握着他的手,向他连声问好,而身边的翻译们也十分高兴:陈毅元帅的身体看起来很好,说不定还可以回到外交部工作! 图:陈毅夫妇与西哈努克亲王夫妇参观毛主席旧居合影 次日深夜两点,负责为陈毅同志治病的吴桓兴院长快步走入人民大会堂的侧厅,在这里他碰到了刚刚开完会的周总理。看到他的到来,周总理很高兴地向他打招呼:“吴院长,告诉你一件好事情,陈毅同志今天吃烤鸭了,并且还吃得津津有味!我甚至一度有一种错觉,是不是医院的诊断报告出错了?陈毅同志恐怕不是癌症,有这种可能性吗?” 图:周总理与吴桓兴院长 看到乐观的周总理,吴院长被总理那闪烁着希望光芒的眼神深深地感动了。但是,他毕竟是医生,对于陈毅元帅的病情,他不敢有半分隐瞒:“最近301医院给陈老总拍了片子,怀疑癌症已经向肺部转移。但是陈老总的精神很好,适应力也强,只要他的饮食没问题,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延长陈老总的生命……我们一定要让陈老总亲眼看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那一天。” 陈毅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之后,周总理决定让他前往北戴河疗养院,和当时的朱德、聂荣臻一起进行休养。在这里,三位元帅谈天说地,借古论今,这里没有无处不在的监视,也没有旁人的冷言恶语,几十年的并肩作战,使得他们之间的话题几乎永远也聊不完。 图:杜修贤晚年照 到了农历七月十三日,陈毅拉着聂荣臻元帅的胳膊,嘱咐摄影师杜修贤说:“今年是建军45周年,也是我们参军45周年,我和聂荣臻元帅既是老同学、老战友,又是老同乡,就让我们一起合影做个留念吧!”在摄影师的镜头之下,两位元帅身着一身普通的布军装,笑得是那么灿烂和坦荡。 先前,陈毅被下放到石家庄的时候还没有戒烟,由于搞不到一只气体打火机,就曾经嘱咐杜修贤说:“我听说那种气体打火机蛮不错的,可是咋也搞不到,但是又不好意思去麻烦别人,所以希望老杜能帮我搞一只气体打火机。”陈毅说完就做了一个摁动打火机的手势。 杜修贤急忙说道:“我一定,一定!”可能今天的大家很难理解,陈毅当时作为外交部长,怎么连一只气体打火机都搞不到呢?原来尽管当时的中国已经可以生产打火机,但还是液体的,用着很不方便。记住陈老总的嘱咐之后,杜修贤就开始想办法找人弄一只气体打火机来。可是当他终于想办法弄到一只之后,当时的陈毅元帅已经不幸去世好几天了。杜修贤盯着放在红布上的那只气体打火机,心中懊悔不已:“为什么没有早点把打火机送到陈老总的手里呢?” 陈毅元帅病逝后,刘岩奉命撰写悼词:没有人定“调子” 1972年1月6日深夜11时55分,陈毅元帅与世长辞,此时在床边的妻子张茜和4个孩子不禁放声大哭。不久之后,陈毅元帅逝世的消息就被周恩来知道了。在放下电话之后,周恩来心情复杂地看着政治局常委放在桌子上的一堆文件,随后无奈地长叹一声。在陈毅元帅去世之后,宋庆龄副主席、西哈努克亲王等国内外民主人士都要求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但当时的中央政治局不允许他们参加,周恩来也没办法改变这一决定。 第二天一大早,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处研究员的刘岩刚刚上班,就被干部处的领导叫走了,并且交给了他一项重要任务:去档案室借调出陈毅元帅的档案,随后跟着王迪康总秘书长一起去三座门(中央军委驻地)开会。 图:吴庆彤晚年生活照 到了上午8点左右,参会人员纷纷来到了三座门二楼军委会议室,此时国务院办公室负责人吴庆彤同志用沉痛地语气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陈毅同志在昨晚11点55分不幸因病去世了,由于他的组织关系已经被转到了中央军委,因此周恩来总理决定,陈毅同志的治丧工作由中央军委负责筹备。周总理征求了几位元帅的意见,随后决定由李德生同志成立一个‘治丧小组’,其程序大约和李天佑同志相似,但规格要略高一些。” 随后,吴庆彤给大家分配了三个大方向的主要工作内容:其一,拟定新华社的发稿方案,这一方面由新华社的参会人员负责;其二,为中央军委起草一个“关于陈毅同志治丧问题”的请示稿,由军委办公室的主要人员负责;其三,拟定一个陈毅同志的悼词草稿,在晚饭之前送交周总理与毛主席批示,这一方面工作主要由总政治部的同志负责。由于开会时总政治部就去了刘岩一个人,因此草拟陈毅元帅悼词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图:刘岩研究员照 虽然平时刘岩在总政治部内部也经常起草公文,但是却从来没有写过悼词,特别是陈毅元帅在当时的情况下还非常具有争议,悼词到底要如何评价他呢?刘岩顿时感到工作难以开展,于是他就希望在场的几位领导同志发表一下意见,但他们也含糊其辞,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过了一段时间,周总理不断打来电话,对新闻报道和追悼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安排,但唯独就是没有对悼词的指示。这时的王迪康秘书长就开始催促了:“周总理已经说了,规格略高于李天佑同志就可以了,你就按照这个标准先写个草稿出来,然后大家再进行详细研究吧。” 刘岩心中很清楚,在场的几位负责人心中也有自己的难处,对于陈老总这位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谁也不敢妄下评论,否则很有可能就会惹祸上身。不过,刘岩自己却不用担心,因为按照当时的成分划分,他属于“群众”,而当时斗争的矛头有一条规矩,禁止将矛头对准“群众”,因此刘岩就决心“自作主张”,放心大胆地开始写起了陈毅元帅的悼词。 但要说起来,“规格略高于李天佑”这个参照要求也十分模糊。李天佑1955年被授予的是上将军衔,1970年9月病逝,挂副总参谋长的职务,而陈毅元帅去世时担任的是中央军委副主席,无论军衔还是职务上都相差两级,因此刘岩觉得还是应该参考一下之前去世的元帅们所发布的悼词。那么参考谁比较好呢?刘岩想来想去,最终决定参考罗荣桓元帅比较好,因为林彪、贺龙两位元帅去世之后都没有悼词。 图:罗荣恒元帅铜像 虽然对于刘岩来说,悼词的格式和行文方式都不算难点,但最关键的是对悼词篇幅字数的把控。刘岩认为,悼词的长短是“规格”的体现,那么陈毅元帅的悼词到底写多少字才算“略高于李天佑”呢?刘岩翻看了1970年10月5日李天佑的悼词,发现悼词总字数在246字左右。斟酌许久之后,刘岩决定按照两倍的字数来写陈毅元帅的悼词,而在内容的把控上,刘岩也只能尽量节省笔墨来简化经历部分,从而挪出更多的字数来写陈毅元帅的评价。 1月8日,周总理接到了由中央军委呈递的悼词草稿,在审改时,他特地补写了一段关于陈毅同志功过的评价,然后转交毛主席批示。毛主席打量着悼词,最后用笔划掉了两段关于陈毅功过的评价,并且做出批示:“基本可用,删去两段,至于功过不适宜在追悼会上进行讨论。”由此,1月10日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在陈毅追悼会的悼词最终被确定下来了。 最后时刻,准备午睡的毛主席改变主意:他要亲自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事实上,毛主席一开始是不准备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的,但就在1月10日中午中南海的“游泳池”,毛主席吃完中午饭正准备午睡时,却忽然缓缓起身对周围的人说:“去给周恩来总理打电话,让他马上调车,我要去追悼陈毅同志。”而此时,距离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开始应该已经不足两个小时了。 图:中南海室内游泳池 但得知“游泳池”打来的电话,原本满脸阴云的周总理顿时十分高兴,他立刻拨通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声音提高了一大截:“凡是想要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的,都可以来参加了。”为了提前做好准备,周恩来坐车出门之后示意司机加速,他的“大红旗”很快就超越了毛主席的专车,迅速赶到了八宝山进行现场布置。 周总理座驾CA-770 距离追悼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周恩来信步走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之前,他事先仔细检查了一下毛主席与西哈努克亲王的休息室,又感受了一下室内的温度。不久之后,西哈努克亲王与其夫人首先来到了礼堂,周总理于是首先迎接两位外宾的到来。不过就在周总理与西哈努克亲王聊天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来到了周总理的耳边低语了几句。周总理点了点头,然后对来到礼堂的人们说道:“毛主席也到了。” 图:毛主席到达陈毅追悼会 毛主席从西门徐徐走入追悼会现场,首先和西哈努克亲王夫妇聊了一会儿。片刻后,周总理开始征求他的意见:“主席,陈毅的夫人张茜和她的孩子们已经来了,此时正在2室休息,你看什么时候过去一下?” 毛主席闻讯,便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来到了张茜等人休息的2室,进门之后,毛主席老远就向着张茜伸出手。看到毛主席的到来,张茜不仅百感交集,走上前去握住了毛主席宽厚温暖的手掌,只说了句:“毛主席!”之后就再也说不出话了。 图:毛主席与张茜在陈毅追悼会上谈话 “陈毅同志去世,我们也和你们一样难过。”毛主席打量着张茜身后的孩子们。“你们要继承陈毅同志的事业,继续努力奋斗!” 张茜急忙回答说:“是!我们听主席的,照主席的话去做!” 随后,毛主席在周围工作人员的搀扶之下走向了大厅。他一面行走,一面打量着周围的花圈和挽联,忽然眼前一亮,在一个不起眼的花圈面前停了下来。随后,毛主席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念出了挽联的上联: 图:悼念陈毅同志的花圈 仗剑如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随后,毛主席又看向了下联: 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挽联的落款是“张伯驹”。 看到这个名字,毛主席转身就问张茜说:“陈毅是不是和张伯驹很熟呀?”于是张茜就向毛主席介绍说,陈毅元帅生前十分赏识张伯驹的学问,打算重用,但由于林彪等人的干涉,导致其至今都没有正式工作和户口,生活至今无所依靠。 图:张伯驹与潘素照 听到这里,毛主席不仅皱了皱眉,微微愣了一会儿,然后把周总理叫来说:“我看这样的人还是应该给一口饭吃,反正你是总理,你就给他安排个工作糊口吧。”随后,周总理顶住了江青等人的强烈反对,将张伯驹安排到了中央文史馆担任馆长,从而解决了他的个人待遇问题。 毛主席正要讲话,扩音器突然不响了,广播局的三位同志吓得脸色煞白 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很快就开始了。由于毛主席的出席,这一次的追悼会规格马上就被临时提高了:其一、悼词原本由叶剑英致词,治丧小组临时决定改为由周总理亲自朗读;其二,现场的花圈数目有了明显的增加,毛主席、宋庆龄、董必武、周总理等人赠送的花圈原本也是计划之中没有的;其三,原本计划1200人参加追悼会,实际上却来了1500多人,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拥挤而肃穆起来。 图:陈毅同志追悼会 陈毅追悼会上,具体的音响设备是由当时广播事业局的三位同志负责调试。他们将周总理的声音调整到最佳效果之后,就偷偷把机器撂在一边,悄悄来到大会东门,从门缝偷看现场情况,因为他们很想聆听毛主席在陈毅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言。 此时,周恩来总理开始用肃穆而雄厚的声音念诵陈毅同志的追悼词: 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陈毅同志在病假期中,因患肠癌,治疗无效,于一九七二年一月六日二十三时五十五分不幸逝世。终年七十一岁。陈毅同志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时期,历任师长、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全国解放后,曾兼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几十年来,陈毅同志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战斗,坚持工作,努力为人民服务。陈毅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战友,老同志,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我们沉痛地悼念陈毅同志,要学习陈毅同志的革命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完成国际国内新的战斗任务,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而奋斗。陈毅同志安息吧! 图:周总理正在朗读悼词 就在周恩来念到最后一句“陈毅同志安息吧!”,准备将扩音器交给毛主席的时候,扩音器就传来了一声巨大的嗡鸣声,随后就再也没有了动静。趴在门口正在看毛主席的3位广播局的同志听到之后脸色顿时吓得煞白,急忙跑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忙碌了起来,一时之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周恩来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就用手敲了两下扩音器的发声口,发现还是没有反应,他猜测说不定是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危险,周总理当机立断,立刻决定先把毛主席送回中南海,保障毛主席的生命安全。 事后,广播局的三位同志们后悔不已,要是当时的扩音器能正常工作的话,那么说不定毛主席还能多讲几句话,这些来自毛主席的“最高指示”说不定能对全国人民产生重要的影响!自知闯了大祸的三人在事后都十分自责,主动向上级做了检查,而广播局也因为这次意外事件向中央写了一份检查报告。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