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互动网 2022-07-23 450 10

胡志明“慷他人之慨”荐举韦国清为上将,致使多人在评衔中受影响

看吧网吧 http://www.xsk8w.com/

老覃在昨天写了《越军的能力曾让陈赓摇头,后却让我军吃到了苦头,许世友恼怒不已》一文,里面讲到,毛主席在1950年应越南独立运动领导人胡志明之请,安排原第三野战军士兵团政委韦国清担任越军的顾问团团长。

由于韦国清的名气没有陈赓大,很多人的印象中,只知道陈赓到越南担任过越军的军事顾问,不大知道其实韦国清才是顾问团的团长。

老覃读过一些网络上的文章,说胡志明到北京向毛主席请派顾问团时,因为他早年在上海搞革命时就结识了陈赓,欣赏陈赓的军事才能,所以专门指名要陈赓担任顾问团团长。

此说大谬。

真实的情况是韦国清和顾问团抵达越南后,主要在前线工作,无法理解越军最高指挥当局作的决定。

为了完成顾问团与越军最高指挥当局之间的沟通,毛主席再加派了陈赓到越南直接跟胡志明和武元甲接触,作为他们最高指挥机关的参谋。

身为越军总指挥的武元甲对陈赓佩服得五体投地,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跟陈赓相比,我简直只能当个团长。”

对于韦国清,武元甲也同样心悦诚服。

老覃在今年6月写过《武元甲是怎么被称为“奠边府之虎”的?来看过程,韦国清功不可没》一文,文中指出,武元甲在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之战后,获得了“奠边府之虎”的威名,并且传扬天下,成为了西方国家重点关注的越南军事人物。但韦国清才是奠边府战役的真正发起者和决策者。

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韦国清在幕后主持奠边府战役的事没有得到宣扬,但武元甲和胡志明等人是心中有数的。

武元甲在战斗胜利后曾兴奋地对韦国清说:“这场战斗的胜利,全靠你啊。”

胡志明则用实际行动来答应韦国清。

胡志明能用什么方式来报答韦国清呢?

他只能采用“慷他人之慨”的方式了。

那时候,我军正在紧锣密鼓地实行军衔制。

而韦国清时为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已经在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会上被选举为人大常务委员并在1954年年底被中央内定出任广西省省长,由军队转地方工作,所以广西军区在1954年底上报本军区拟评中将以上人员名单中并没有韦国清的名字。

当时广西军区上报名单中拟评上将的人选为广西军区司令员李天佑与广西军区第二政委陈漫远。

广西军区上报评衔名单经中南军区议定后上报中央。

胡志明为了报答韦国清,就致电毛主席,说韦国清指挥了奠边府战役大捷,应授上将衔。

胡志明是邻国领导人,毛主席不好拒绝他的意见,就将胡志明的提名电转发广西军区。

陈漫远发扬了风格,主动申请让出上将名额给韦国清,自己不参与授衔。

中南军区就在修改上报评名单中用韦国清替换了陈漫远。

陈漫远因此与军衔无缘。

但事情还没有完。

1955年1月16日,经军委座谈会讨论审议后,彭德怀将拟评上将以上军衔人员名单上报中央与毛主席。

当时,中央划给代表红七军的上将名额只有两个,但在拟评上将名单中的红七军代表却有三个人,分别是李天佑、莫文骅、韦国清。

胡志明力挺韦国清。

那么,李天佑、莫文骅两人必须有一个人退出。

最后,任政治学院副院长的莫文骅由上报上将改低评为中将军衔。

即莫文骅与上将军衔失之交臂。

与莫文骅情况类似的是程世才和李天涣。

韦国清当时除了担任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外,他还在军队中担任公安部队第二副司令员。

程世才当时是公安部第一副司,李天涣是副政委。

彭德怀在1955年1月16日上报的拟评上将名单中是有程世才和李天涣的。

中央当时给公安部队的上将名额为一人。

韦国清既然不能落选,那么,程世才和李天涣就由上报上将改评衔为中将。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胡志明的干涉,韦国清肯定不会被授予上将军衔,而陈漫远和莫文骅必定被授予上将军衔,程世才和李天涣两人中的一个也肯定被授予上将军衔。

因为胡志明的一句话,韦国清、陈漫远、莫文骅、程世才和李天涣在评军衔工作中都受到了影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互动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互动网 X1.0

微信扫描